发电控制技术及设备

  • 太平湾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

    于德明;

    太平湾发电厂原实时监控系统于1998年投入运行,2007年进行改造,采用MODICON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作为下位机现地控制单元(LCU),HP工作站和服务器以及WONDERWARE IAS构成上位机系统,文中介绍了新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情况。

    2008年05期 No.161 1-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计算机监控系统功率测量源冗余采集在水电厂的实现

    陈洪江;

    以洪家渡发电厂为例,针对大型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有功、无功功率采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电网对各厂机组有功、无功功率实现冗余采集的重要性。叙述了直流采样和交流采样的原理及实现方式,重点讨论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地控制单元对交流采样装置电量参数采集的实现。通过功率的冗余采集,可提高机组自动发电控制和PID调节的安全性、稳定性。

    2008年05期 No.16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双输入电力系统稳定器实现方法探讨

    许其品;胡先洪;陈小明;

    介绍了双输入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模型和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获取双输入PSS信号ω的硬件方法和软件方法,并对不同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软件方法灵活,容易在不同的机组上采用;同时指出,在进行PSS双输入模型参数设置时应注意交轴电抗的选择,为从事励磁PSS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2008年05期 No.161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MB40智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小水电站模拟式励磁改造中的应用

    杨树涛;邱巍;王亦宁;谢传萍;

    介绍在福建灌洋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中,针对其模拟式励磁装置的检测放大、电压整定及调差单元进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的方案设计与实现。采用MB40智能PLC(iPLC)实现数据的采集、计算、调节及输出等功能。经过多次试验和分析,通过iPLC与原励磁装置的配合,新的励磁系统能够满足机组发电的要求。

    2008年05期 No.161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运行与管理自动化

  • 面向水电厂的综合数据分析平台构架

    庞敏;李宁;

    电力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转变的过程。文中以构建面向水电厂的综合数据分析平台为主要解决方案,基于"数据抽取"策略和IEC 61850标准,实现综合数据源集成和信息建模,并探索更加符合数据多个异构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分析构架,保障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安全分析",进而提高水电厂海量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处理水平,为实现行业管理、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等业务辅助决策创造条件。

    2008年05期 No.161 15-1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清江梯级调度(集中)控制系统数据通信处理

    黄帆;张越华;

    简要介绍了清江梯级调度(集中)控制系统数据通信组网方案和梯级调度与电站调度数据通信处理方法。清江梯级调度采用长距离光纤和2.5 Gbit/s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通道混合组建梯级调度与电站间的数据通信网,通过设备与电源系统的冗余处理,很好地保证传输通道可靠。在数据通信处理上,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和通信数据本机处理方式改善大量上送数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冗余通信机和多活动TCP连接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实时性。文中还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根据运行情况提出了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008年05期 No.16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紫坪铺电厂远控中心设计与实现

    蒋建文;张瑞峰;唐永钢;郝秀峰;

    介绍了紫坪铺成都远控中心的功能设计,以及为保证远控中心安全稳定运行而采取的独特运行方式和安全隔离方法。通过对通信系统改造,保证了电厂信息通过2条独立路由到达调度中心。对电厂远方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比较了设置集控中心和远控系统2种运行方式的优劣,对2种方式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建议。

    2008年05期 No.16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设备运行与检修技术

  • 广蓄B厂6号机泵工况运行机械故障停机分析及处理

    陈志海;

    针对广蓄B厂6号机在泵工况运行时因调速器液压系统压力油罐低油位故障导致机组机械故障停机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更换手动补气阀及紧固油泵测压阀接头等措施使故障得以彻底解决,并对调速器液压系统的此类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

    2008年05期 No.161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三峡右岸电站ALSTOM机组转轮裂纹处理

    杜焕章;吴江;田力;

    在对三峡右岸电站首台投产的ALSTOM机组检修时,发现有4张转轮叶片焊缝存在裂纹缺陷。通过对裂纹性质的分析,认为裂纹主要是由于设计及制造工艺不良所引起。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修复工艺,进行现场修复后,彻底地消除了缺陷,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8年05期 No.161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小浪底反调节电站机组励磁系统无法正常建压问题分析

    赵旭春;张鹏;赵伟;刘学鸽;贾春雷;王鹏飞;周方群;

    小浪底反调节电站4台机组自投运以来,励磁系统相继出现无法建压问题,严重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提出几种假设,并进行相关试验,最终确认机组励磁系统无法正常建压是由于停机过程中监控系统给予励磁系统的停机令过早复归引起的,将监控程序优化后问题得到解决,确保了机组开机成功。

    2008年05期 No.161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设备保护

  • 三峡电源电站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田力;周代红;

    三峡电源电站作为左岸电站厂用电和三峡水利枢纽设备用电的主供电源和保安电源,不但增强了三峡左岸电站厂用电的可靠性,而且保障了三峡水利枢纽设备用电的多样性。但因为历史原因,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发、输电过程中负荷受限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电站自身运行的可靠性。文中介绍了针对解决此问题而采用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结构配置和工作原理。

    2008年05期 No.16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基于拓扑原理解决母线差动保护闭锁方案

    万君;王征;杨敏;

    基于拓扑原理的数字式母线差动保护是将开关、刀闸、电流互感器等辅助信号输送给保护的中央控制单元,形成母线保护映像。由于一次系统倒闸操作及二次回路设备运行状况所限,不可避免会造成二进制输入状态的多种不确定性。针对参与形成母线保护映像的各个拓扑项,分析了影响母线保护逻辑判断的诸多因素,并对隔离刀闸告警、母线差流告警等进行约定,较好地解决了母线差动保护闭锁方案。运行实践和应用结果表明,该保护拓扑原理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08年05期 No.16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的轴电流保护

    吴培枝;

    简要介绍了轴电流形成的原理和对机组产生的危害,提出了防范措施,并结合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各部轴承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其轴电流保护装置原理,以及产生轴电流的几种可能情况,为查找故障点指明了方向。

    2008年05期 No.16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水轮机组正常停机时差动保护误动作分析

    张婷婷;岳林;王学荣;

    根据现场一起水轮机正常停机时发电机差动保护误动作事件,对电气制动闭锁发电机及发变组差动保护进行分析,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导致发电机差动保护误动作的原因是电气制动开入量的可靠性差,并非保护误跳闸。

    2008年05期 No.161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信息动态

绿色电力自动化

  • 直驱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金一丁;宋强;刘文华;

    根据风力机运行特性及最大风能跟踪原理,基于PSCAD/EMTDC设计了一套由永磁式同步电机与AC-DC-AC脉宽调制(PWM)变流器组成的风电机组软件仿真平台。文中建立了机组各部分模型,并介绍了具体功能的实现。整流侧控制定子q轴电流调节电磁转矩,实现最大风能跟踪;逆变侧实现了对有功、无功的独立控制。通过仿真风电机组在电网低压及不平衡故障下的工作特性,给出了电网异常状况下机组持续运行能力对变流器装置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该风电机组不但可以优化风能吸收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低电压穿越特性,在电网不平衡故障下可保持运行,并在故障消除后迅速返回正常工作状态。

    2008年05期 No.161 47-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大坝监测仪器及自动化

  • 光纤传感技术在大坝裂缝预测和监测中的可行性探讨

    胡江;苏怀智;张跃东;

    大坝结构内部应变监测和裂缝监测是大坝健康的主要指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难以判断坝体裂缝产生的具体位置。传统的点式电测仪器很可能漏检,而分布式光纤裂缝传感器能捕捉随机裂缝,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系统能感知大坝各部位应力应变,将这2种系统联合使用,则能达到在裂缝产生前预报裂缝、在裂缝产生后监测裂缝的双重效果。光纤网络的优化布设一直是光纤广泛应用于工程中的难点。施工前分析混凝土坝在不利工况下运行的应力应变,根据分析结果对光纤网络进行立体优化布设,建立大坝健康监测智能系统,实现对大坝的实时、在线、立体监测。通过试验,验证了光纤传感技术在裂缝预测和监测中的有效性。

    2008年05期 No.161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铜街子水电站廊道激光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及改造

    黄会宝;陆嘉斌;冯俊;陈红;

    介绍了原铜街子大坝廊道激光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实施自动化监测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新系统的改造方案和安装调试经验。新系统投运以来的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原系统基准点测值不稳定的缺陷已得到有效解决,使铜街子大坝廊道自动化监测系统更加完善,测值可信,观测精度提高。

    2008年05期 No.161 58-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大坝安全监控技术

  •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大坝位移模型

    李红祥;岳东杰;李立瑞;

    位移监测是大坝安全运行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建立大坝位移预报模型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严重相关性的情况,会影响模型系数的稳定性,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简述主成分回归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建立了坝体位移量与相关因子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05期 No.161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大坝变形短期预测

    田旦;许才军;周命端;陈浩;

    将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理论应用到大坝变形预测中,根据非线性大坝变形时间序列,运用相空间重构理论,建立了加权一阶局域法、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法大坝预测模型,对混沌的大坝变形数据短期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并结合实例完成了对大坝变形的预测。计算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误差较小,与传统的自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相比,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方法在大坝变形的短期预测中具有更高的精度。

    2008年05期 No.16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遗传神经网络在大坝变形预报因子重要度判定中的应用

    王志军;刘红彩;

    提出了一种应用遗传神经网络判定大坝变形预报因子重要度的方法,分析了如何从学习后的网络权重中提取预报因子重要度信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消除了网络学习初始权重对判定结果的影响。用一实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较高的准确性。

    2008年05期 No.161 69-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在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曾凡祥;李勤英;

    针对传统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计算量大的缺点,引入一种结合LM(Leverberg Marquart)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并应用在大坝的变形预报中。实验结果表明,新模型具有训练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的特点。

    2008年05期 No.161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乌拉泊水库副坝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效果分析

    张卫新;

    乌拉泊水库在利用混凝土防渗墙对主坝进行防渗处理后,解决了主坝渗流不稳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于1999年至2002年又延长了混凝土防渗墙,对副坝进行了防渗处理。文中通过对防渗处理前后的测压管水位进行相关分析、位势分析、类比分析、防渗体有效系数分析,以及副坝排渗暗管排渗流量分析,认为副坝防渗墙防渗效果明显,有效解决了副坝渗流不稳定的问题。

    2008年05期 No.161 76-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水情测报与水调自动化

  • 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中心站与分中心站数据通信方案探析

    舒凯;李厚俊;曹会华;

    针对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中心站与分中心站的数据通信问题,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中间数据库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阐述了分中心站数据库设计思路、数据流优化方案,实现了中心站与分中心站水情数据、机组数据及闸门数据的交互。现场实践证明,该方案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稳定。

    2008年05期 No.16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现场经验